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儒家
孔子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
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孟子
①“仁政”②“民贵君轻”
荀子
“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
f法家墨家
韩非墨子
治”、“小国寡民”
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兼爱”、“非攻”、“节俭”(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f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
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