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
财务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
为了识别被粉饰财务报表必须深入分析各种具体的粉饰手段。1、虚构交易事实是最常使用的一种粉饰财务报表手法。它通过构造各种实质上是虚假的业务来实现报表粉饰。例如某公司某年通过一整套假账的造假手段实现粉饰其经营业绩通过假购销合同、货物入库单、出库单、保管帐、成本核算等使公司资产虚增3000万元扣除虚增的650万元负债共虚增所有者权益247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凭空增加5000万元由此导致利润总额虚增2890万元。2、不恰当地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变更会计政策。由于会计应计制和收付制的差别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同一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对于急于粉饰报表的上市公司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无疑是一条良策但过度的滥用会计核算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就会造成对会计报表的粉饰。3、掩饰交易或事实。由于财务报表格式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决策者如果想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仅仅依靠财务报表的信息是不够的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这些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但目前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在报表附注中通常掩饰交易或事实常见作假手段有对于重大事项诉讼、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等隐瞒或不及时披露。4、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然而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5、操纵现金流量。上述几种粉饰手段主要是会计盈余的操纵操纵现金流量是近年来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较为“流行”的手段。由于传统的会计盈余指标弹性过大使得人们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另外大量破产公司不断提醒人们对于公司的生存来说现金流量状况远比会计盈余能力重要得多。随着人们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关注作为受托管理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自然会为了改善公司以及自身的形象而对现金流量产生兴趣当公司现金流量不佳时存在进行修饰的动机。如恶意计提用“其他应付款”方式年末审计时收款年初随即抽回等。企业可以通过经济业务、结算方式等巧妙安排来调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