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这需要的是教师极大的耐心。因此,作为未来教师大军中的一员,我从现在起可以做的除了积累教学经验之外,还要改变自己暴躁的性格,为人处事要变得更加有耐心一些。
f面对这样一本大作,我有很多读后感想,但因为篇章有限,我无法全面详细地汇报出自己每次阅读中的所感所想,几经思考,我决定从读书笔记中摘录出阅读时最为记忆深刻的几处内容及读后感想。(一)《陶行知文集》是一本着重于学前教育的教育类书籍。然而在阅读之前我曾后悔为什么没有选择与小学教育挂钩的书目,但在读了戴自俺的序后我发现:虽然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但作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关于教育的看法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值得所有教育者借鉴的,简而言之就是一句“一切为了孩子”。陶行知先生自46年离世距今已有五六十年,可他的教育理论现在仍会让今人赞不绝口,这是多大的魅力呀。比如,他揭露的当时在外在影响下幼儿园会有的三种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在现代社会的幼儿园甚至中小学里都有映射。说实话,我身上也有这些病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周围的人都在紧跟着所谓的“潮流”,为了不变成突兀的怪物,我自然而然会随波逐流,慢慢地,我就会有外国病、花钱病。这种现象是一面警钟,它对我自身和对教育而言都是一次警示。(二)在名为“生活教育”的章节中,陶行知举了关于鸟和鸟笼的例子。这个举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陶先生最后提出的“笼中鸟说笼便是我的世界,笼外鸟听后开始鄙夷世界二羡慕鸟笼”结局,这令人感到非常吃惊。然而更悲催的是,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可能出现的。就如现在我所在大学中的某位同学所经历的那样,大一她抱怨学校变
f态的规章制度遏制了她所有的天性,扼杀了她所有的兴趣爱好。这好比刚进笼时,小鸟对鸟笼的抱怨。后来迫于现实的无奈和学校老师的各种“招安”,她愈发麻木了,不但放弃了对自己的追求对生活没有抱怨,还开始享受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这就如同养鸟人偏说笼是鸟的世界,最后鸟儿相信了这个将自己关进笼子的养鸟人的话。在一个教育理念有所偏差的学校里,这种悲剧是无法避免的。说实话这让我意识到教育并不会独立存在,它的进行总是会被置身于生活中,而不是狭小封闭的条条框框中。这也启发我在日后的工作中,要尊重孩子的生活,根据孩子的生活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四、总结“如果我是一个小孩,我不要恐怖,我不要饿肚,我要玩得高兴,我要有机会长进。”这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