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自由、随意、舒畅。)哪个词更能体现牧童的无拘无束?(不脱、卧。)把“卧”换成“坐”或者“立”行吗?③带着体会到的心情读诗句。(指名读,齐读)④想象牧童会在月光下做什么、说什么。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f(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远方传来的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5、体会诗人的情感。(1)介绍诗人吕岩。(2)说一说,诗人借诗歌表达了什么?(诗人对这种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6、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四、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师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接下来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小组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在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3)说一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3)师生共同评析。(4)感受到了怎样的两个孩童?(淘气可爱,天真顽皮。)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一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5、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五、作业布置,感情延伸1、熟读诗词,有感情地背诵诗词。2、搜集一些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词。
f第二课时一、回顾内容,谈话导入1、指名背诵《牧童》《舟过安仁》。2、师:这两首古诗中描写的孩子,谁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另外几个孩子,走进他们的生活。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1、自由读《清平乐村居》,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2、这首词中一共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