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道德测试的迷信,本身或也是社会道德焦虑的一种现实表征。人们希望通过某种测试就能够对于社会道德状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一如对于很多社会事件,人们往往倾向于在第一时间给出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而对于道德的自省与复杂一面少有反思。当然,这次的测试仅仅是一家公司的策划,这决定了它本身的目的就并非是为了测试社会的道德水准,所以不管测试出什么样的结果,都能够成功导向舆论话题。靠这种方式来测试道德与人性,终究是不恰当的,也无法测出一个社会真实的道德发育状况。玩玩即可,当真就上当了。
f以阳光心态看待“硬币自取”出门在外,谁都可能有急需用钱的时候。如果有一箱硬币从天而降,写上:“急需用钱请自取,每人最多3元。”你会怎么做?类似“硬币自取”测试风靡全国,经证实,背后有公司当推手。近日,荆州街头也出现了“自取零钱盒”,测试1个半小时,箱子里还多出20枚硬币。(荆州新闻网8月5日)众人微薄之力,解燃眉之急,新形式,暖新闻,正能量,也难怪“硬币自取”能刷屏。看着人们纷纷往纸盒里投钱的样子,内心会不自觉涌上暖意,充满希望,觉得我们所在的城市处处美好。所以,当大家发现,“无人看管”的零钱盒,其实有人策划录像的时候,难免会有失落。有网友直接说:“如果没有镜头,恐怕整箱被拿走。”批判的话语,却传达着强烈的愿望。说到底,大家不希望这样的事是炒作,盼着就算没有摄像头,大家依然能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但是,带有营销元素的测试,就不能传播正能量了吗?也不尽然。即便大家顾及摄像头,不从箱子里顺钱,但不投钱也无可厚非吧,但从视频上看,投钱的人还不少。就算是有人发现了镜头,带着点虚荣心,或是为给自家孩子做榜样,才投钱献爱心,那投进去的钱,不也是实实在在的吗?至少,我相信那些自发或在家长引导下投钱的孩子,是心地纯粹,没有杂念的。自发的守信和友善,当然是闪光的品质,而在乎他人的看法和感受,也是值得认可的德行。如果相关公司策划此活动,只是想扩大影响力,不是出于直接的商业目的,这套路走走也无妨,就当是生活小
f插曲,提醒我们关注周围,助人为乐。但前提是,策划就得做足功夫,如涉及公开募捐,就必须与有资质的公益组织对接,该走的程序要走,该拿的审批要拿,否则一旦涉及违法,“小确幸”就都没了。不过,街头“零钱箱”也给了城市一个提醒。的确,很多人有赶时间、换零钱的需求,目前的零钱兑换点,似乎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