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概念,迈向正确的方向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从广义上说,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条的规定,针对我国公民安全参与道路交通的需要,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和行为培训,各地充分发动社会力量,运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管理服务手段,以现代交通观念、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为重点内容,对广大交通行为人进行安全宣传、法制教育,目的是树立安全思想,规范交通行为,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综合素质,使他们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保障自身交通安全,为正常的社会生活创造安全、有序、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从狭义上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要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条的规定,在执行职务时开展对公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传播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思想,劝导公民形成安全、有序的交通行为,预防减少交通事故。二、认识个体交通行为与社会交通行为的关系,把握规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关键是教会人们如何适应汽车化社会的需要,安全地生活下去。为保证全社会的交通安全,个人的交通行为必须统一在社会的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益目标之下,才能保障社会交通安全、有序,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主要标志。在4E道路交通事故对策体系中,即教育、工程E
gi
eeri
g、执法E
forceme
t、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急救中,核心是人安全。人是交通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交通安全教育在整个预防交通事故体系中处于“基础”的位置,人们不仅要具有交通安全的意识,也要具有安全交通行为的知识和能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仅要使道路交通行为人树立交通安全的意识,更应使道路交通行为人掌握交通安全的行为方式。因此,交通安全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心理学特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建立正确的交通行为,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交通事故的伤害程度。这实际是一个促进个体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的问题,即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社会事务,把握社会标准,并借此参加正常的社会生活。简言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就是使交通行为人从单纯的交通自然个体转变为交通社会人,使他们个体的交通行为转化为安全、规范的社会交通行为标
f准。交通行为人个体向社会交通行为转变是一个发展过程,即个体要经历对道路交通社会准则的认识过程,从开始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