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及基础设计
摘要: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资源,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开
发条件最具规模和商业化发展前景最好的发电方式之一。塔筒和基础构成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将风力发电机支撑在60100m的高空,从而使其获得充足、稳定的风力来发电。塔筒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承载结构,大型水平轴风力机塔筒多为细长的圆锥状结构。一个优良的塔筒设计,可以保证整机的动力稳定性,故塔筒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其空气动力学上得要求,还要在结构、工艺、成本、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基础设计与基础所处的地质条件密不可分,良好的地质条件可以为基础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从风机塔筒基础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风机塔筒基础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确定安全合理的基础方案更是重中之重。关键词: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基础;设计
1、我国风机基础设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风机基础设计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3年以前小机组基础的自主设计阶段,20032007年MW机组基础设计的引进和消化阶段,2007年以后MW机组基础的自主设计阶段,在2003年以前,由于当时的鼓励政策力度不大,风电发展缓慢,2002年末累计装机容量仅为468万k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仅为68万kw,项目规模小、单机容量小,国外风机厂商涉足也较少,风机基础主要由国内业主或厂商委托勘测设计单位完成,设计主要依据建筑类的地基规范。从2003年开始,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形成的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我国开始实施风电特许权项目,尤其是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以后,国外风机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且有单机容量600kw、750kw很快发展到850kw、10MW、12MW、15MW和20MW,国外厂商对风机基础设计也非常重视,鉴于国内在MW风机基础设计方面的经验又不够丰富,不少情况下基础设计都是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图、国内设计院
1
f根据风电场地质勘测资料和国内建筑材料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调整、厂商对国内设计院的设计调整成果进行复核确认模式。该模式不仅影响风机基础的自主设计,同时受制于厂商,甚至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决策、工期和投资效益。以2005年我国南方某风电场的基础设计为例,当时该风电场已完成24个风机基础的施工,但国外风机厂商认为已建基础不能满足要求,并委托了第二家设计院进行了独立评估,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风机基础设计规范,设计单位只能参照国内建筑和电力行业的类似规范进行设计,且不同设计人员对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