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如何突破《草原》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