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选择题(110分)1据调查,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接触过网络。如果未成年人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构成犯罪的也要负刑事责任。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A18周岁以下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B已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D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故应选C。ABD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中学生应该()①积极参加社会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法制教育活动②加强自身修养③提高自控能力④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
3正在读中学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最后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①青少年要依法律己②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③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魏某因结交不良“朋友”,从小偷小摸到实施盗窃,即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行为。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警示我们青少年要依法律己,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①②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的说法也是正确的,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
f为。但材料并没有体现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应排除。故该题应选C。4北京警方打掉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抓获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成员。“秦火火”等人“谣翻中国”,就是利用了()①某些网民的猎奇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②某些网民对自己的行为和后果缺乏正确的判断③公民网络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④我国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后于网络业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
513岁的李某出于好玩心态,编造“6名潍坊人被杀害”的谣言并在微博上发布。公安机关及时查处,依法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下列评论你认为正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