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督导工作。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f三、领导小组
组长:黄新和
副组长:易湘华姜太群陈小利
成员:公卫办人员村卫生室负责人各学校负责人
主要职责:负责全镇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制定专人或校医落实晨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镇卫生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疫情管理员及时浏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组织各村卫生室负责人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县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村医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陈小利医师每日浏览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将辖区内的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应村医,由其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
f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
督导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开设发热疱疹门诊接诊发热、出疹病例,增加候诊及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