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全石以.为.底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惠未,民弗从.也(《曹刿论战》)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A.日光下.彻
2
f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
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曰:“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奈何公亦颠倒若是?②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我愕然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