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经验主动探究算法,并组织学生交流、总结算法。学生有的是摆小棒数数,有的是用“凑十法”,还有的从10414想到9413。这些多样的算法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优化算法,特别是在巩固练习时,学生能逐步体会并喜欢上“凑十法”。这样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三、深化应用,拓展数学问题。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人人学有用数学”,在教学中我常常联系现实生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已学的知识和数学问题加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统计这节课,我让学生统计我们班每个小组喜欢吃草莓、苹果、梨、西瓜、桃子各有多少人?还让学生统计这堂课每个组获得星星的颗数,这样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
2
f题。再如:在学完“分类”之后,我给学生安排了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的活动。我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把组内的同学分一分。学生活动的热情非常高,各组同学围在一起,仔细观察,找出了很多标准进行分类。如衣服的颜色、袖子的长短、鞋子的类型、脸型的大小、性别、高矮等,有的小组甚至找出了十多种标准进行分类。通过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总结评价,提高解题能力。问题解决以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评价,看看过程是否合理、简便,结果是否正确。在总结评价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有无其他方法,还有哪些新的方法。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如:在“数学乐园”这节活动课中,我安排了一幅抛圈的图片,知道小精灵聪聪抛得了9分,问他的3个圈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