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强调了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义利发生冲突时,应当“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这些蕴含独立人格精神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学说尤其应该拿来塑造大学生的高尚人格。有了高尚的人格,大学生的思想观点才能真正“复位”,使学为真正之学,做事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纯粹,真正做到简单做事,踏实做人。(2)在人与他人方面,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
f人际和谐。“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爱人”“泛爱众”。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从“欲”和“不欲”两个角度阐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强调要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的要求。对于大学生来说,在与他人相处时,就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孟子也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和谐社会关系,追求“以和为贵、推己及人”的精神。一个人如果是做到了这一点,完全可以达到将心比心,化解猜疑和怨恨,与人和谐相处了。这些对于大学生正确处理、协调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促进与他人友好相处,避免恶性竞争和私欲膨胀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3)在人与社会方面,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很早就有“夙夜在公”“以公灭私”“天下为公”的观念,都是强调个人私利要让位于公利,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正是这种奉献精神和整体观念才使得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次次战胜巨大的自然灾害和外族的入侵,繁衍至今。但是,它并不完全否定私利,而是强调先国后家、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于社会公利的精神。爱国主义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普遍的精
f神财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以及岳飞的精忠报国、谭嗣同的视死如归等都是中华儿女对国家、民族无比热爱、无比忠诚的体现。这种民族气节和浩然正气对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具有易切入心灵深处、难以忘怀的得天独厚的优势。(4)在人与自然方面,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华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与自然的调和、协和、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