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社交礼仪与个人自由
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际交往也日趋频繁和密切,社交礼仪也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美国文化的冲击下,个人自由的地位越来越高,呼声越来越大,冲击着以社会角度为重点的社交礼仪。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虽然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是,过分遵从社交礼仪规范,则丧失了个人自由及其赋予的魅力。
原因何在?首先,简单解释下何为社交礼仪,何为个人自由,我们总是说要有礼仪,要求个人自由,实际却鲜有人知道其具体含义。所谓个人自由即个人在行驶其自治能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时被给予的平等对待和对于个人之尊重。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在做选择和决定时,不仅要平等的对待,还要给予其尊重。而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其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从定义可以知道,既然是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也就是表示所谓社交礼仪并不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切行为标准,只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会优先选择这些行为,或者只是习惯使用罢了。因此,为了达到尊重这一本质,不用照搬社交礼仪也是可以的,只要达到尊重的目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即使在社交礼仪规定的行为外。
在这个崇尚个人自由的社会,个人自由也不是浪得虚名,也有其重要性及作用。个人自由避免了社交礼仪的局限性,并不是指没有约束性,社交礼仪可以给予部分人以约束,但是社交礼仪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行得通的,特别是当今多样性社会,各种奇葩人都有,即使占全球人口比例较少,遇到这群人,也许你跟他(她、它)讲礼仪是起不了作用的,说不定还会造成误会;而个人自由的作用这时候就突显出来了,个人可以根据实际请况做出选择和决定,而不是死死抓着社交礼仪这根救不了人的稻草不放。
个人自由造就社会多样性,当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多样性,而是从个体来看,个人自由会促成选择多样性和决定多样性,也就是造成社会行为多样性。假如每个人完全遵照社交礼仪所规定的行为生活(当然,这种事从实际看是不可
f能发生的),那大家都知道对方的一切,“了解”对方,那相处过程岂不是很无聊,人与人之间缺乏真实性,只是社交礼仪的傀儡!而个人自由不像礼仪,因为毫无模板,虽然不一定合乎礼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