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创建全新的办学机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对教学难、管理难等新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更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改革,走出一条面向市场、服务“三农”、服务企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子,稳定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二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特色专业、拳头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推行“校企合作,定单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2
f三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以“特色、质量、就业、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三育人”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学生的教育和常规管理,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招生就业工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等职业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把招生就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首先,扩大招生范围,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落实温总理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指示精神,着力抓好“两个结合”,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缓解生源不足的矛盾。其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安置中出现1%的问题,对于家庭来说就是100%的打击。因此,要全力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就业网络信息系统,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使毕业生有一个稳定适合的工作,消除其后顾之忧,增强学校信誉度和吸引力。4、加大投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据2007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多项办学基本指标仍然没有达到《教师法》、《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多数职业学校本身生源不足,能够保证学校
3
f正常运转就已经是不错的了,仅依靠职业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来发展职教,依靠职业学校自己想办法去添置设施设备和培训师资又谈何容易?师资水平不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