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终端上的延伸,是“移动互联网”,是对互联网的维持性创新。但其实移动互联网不只是这二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会给传统产业和信息应用带来变革性的发展机遇。得益于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互联网服务的内容和功能。这样说来,移动互联网行业更像是“移动互联网”的倍增效应,是对互联网的破坏性创新,潜力超越我们的想象。
图1:移动互联网和桌面互联网,移动网的关系
2.移动互联网基本要素
21硬件:网络与设备
从网络部分而言,理论上互联网是没有拥有者的。但移动互联网并非如此。在中国,有三家运营商运行着制式完全不同的3G网络:中移动(中国自行研发
3
f的TDSCDMA)、中联通(欧式WCDMA)、中电信(美式美国CDMA2000)。这三股势力各有各的长处,中移动胜在长期在移动领域中称雄,中联通胜在网络最成熟,设备提供厂商最多,而中电信则胜在相当雄厚的实力。
无论是怎样的一个网络,中国的运营商之强势,所有搞移动开发的业者都领教过一二。当年国内民族电信制造业四大公司“巨大中华”中的华为现在返身突入终端消费者市场,走的就是“做运营商身边的人”的路子。它和中电信紧密合作,力推千元以下的a
droid智能手机。这一招相当明智,因为在中国,不取得运营商的支持,就很难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里立足。而得到运营商的大力支持,那就事半功倍。
不过,接入网络,总是要一样设备来接入的。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就是两种设备:智能手机和基本以iPad为主的平板电脑。对于后者来说,因为平板电脑几乎就是iPad的市场,开发者无需考虑太多的设备适配性问题。但对于前者,这几乎成了开发者的一场噩梦:用户得不断地在各种屏幕制式的各种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去调试用户的应用。这和做网站是完全不同的路径。相对而言,一个建站者,几乎很少考虑用户究竟是什么系统什么浏览器,也不需要大量的测试人员来测试网页在不同电脑上的表现。而移动应用开发者,在测试调试这块上的投入,远远比做传统互联网来得高。
22用户:中国移动网络群体
中国的桌面互联网,最初的尝鲜者是所谓的“高端人群”,也就是高收入、高学历或高敏感度人群。接入桌面互联网所必须有的设备:电脑,既贵且需要一定的知识才能掌握使用方法,而且网络接入成本也比较高。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则恰恰相反,它的先发使用人群,是从城市务工人员、农民工等开始的。这类群体有接入网络的需要,但他们只有手机这个设备。他们并不像高端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