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发展史网络工程师联盟(CCNU)以太网的起源ALOHA系统(19681972)XeroxPARC创建首台以太网(19721977)DEC、I
tel和Xerox将以太网标准化(19791983)3Com将以太网产品化(19801982)StarLAN的兴衰(19841987)10BASET和结构化布线历史(19861990)交换式和全双工以太网的出现(19901994)快速型以太网的出现(19921995)在最近的25年间,以太网已从4800bps争用型无线电道传输系统发展到最普及的局域网络标准,并能在无屏蔽的双绞线上每秒传输100兆位的信息。以太网的发展史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致于无数的技术骄子和名声显赫的公司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人们从它的发展史看到了技术的前景和诱人的财富,实际上整个产业界都将在联结不同计算机设备这一概念上腾飞。以太网的起源:ALOHA无线电系统19681972以太网的核心思是使用共享的公共传输信道。共享数据传输信道的思想来源于夏威夷大学。60年代未,该校的Norma
Abramso
及其同事研制了一个名为ALOHA系统的无线电网络。这个地面无线电广播系统是为了把该校位于Oahu岛上的校园内的IBM360主机与分布在其它岛上和海洋船舶上的读卡机和终端连接起来而开发的。该系统的初始速度为4800bps,最后升级到96O0bps。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用“入境”i
bou
d和“出境”outbou
dl无线电信道作两路数据传输。出境无线电信道从主机到远方的岛屿相当简中明了,只要把终点地址放在传输的文电标题,然后由相应的接收站译码。入境无线电信道从岛内或船舶发到主机比较复杂,但很有意思,它是采用一种随机化的重传方法:副站岛屿上的站在操作员敲击Retur
键之后发出它的文电或信息包,然后该站等待主站发回确认文电如果在一定的时限200到1500毫微秒内,在出境信道上未返回确认文电,则远方站副站会认为两个站在企图同时传输,因而发生了碰撞冲突,使传输数据受破坏,此刻两个站都将再次选择一个随机时间,试图重发它们的信息包,这时成功的把握就非常大这种类别的网络称谓争用型网络,因为不同的站都在争用相同的信道。
f这种争用型网络有两种含义:这一模式允许多个节点用简单而灵巧的方法,准确地在同个频道上进行传输。使用该频道的站愈多,发生碰撞的机率愈高,从而导致传输延迟增加和信息流通量降低。Norma
Abramso
发表了一系列有关ALOHA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文章,其中1970年的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计算ALOHA系统的理论容量的数学模型。现在这个模型已以经典的ALOHA模型而闻名于世,当时它评估出ALOHA系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