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父亲”尽管对着墨相对较少,但女儿的作为都是受到父亲的教育和影响。
二、古代诗文(34分)10A(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11D“考核”不属于言官的主要职责。)12B“当面”错误,是在皇帝面前说的,没有当面对潞王说。)13(1)况且潞王府离楚地很远,不如向有关部门征收赋税(不如让有关部门代为征收赋税),(然后)转送给潞王府。(且、莫若、转输,各1分,句意2分)(2)他请求尽早设立皇储,谨慎选拔辅臣,赶快进行考试选拔,全部下发各种推荐人才的奏疏,皇上都不予回复。(简、亟、报,各1分,句意2分)14D“落笔对面”错。15.①乐景衬哀情(反衬)(1分):海燕“双栖”梁上,相依相偎,柔情蜜意的情境,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1分);居室的华美反衬其落寞心情(1分)。(共3分)②哀景衬哀情(正衬)(1分):阵阵寒砧、萧萧落叶的凄清秋景(1分),衬托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寥、思念征人的心情。(1分)(共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只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给2分。)16(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语用部分(20分)17C“弹冠相庆”是贬义词,排除AD;“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根据语境,同样排除AD。“身先士卒”说的是领导冲在前面,而语境中说的是平凡群众,排除B。“好高骛远”与“好大喜功”在语境中均可。
10
f18A(“这样的国情”紧承上文,排除CD;“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下文的“偏离发展轨道”相呼应,应排除B。)19C(“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属于努力的范畴,排除BD;应该先说“不忘初心”,再说“继续前进”,排除AD。应先说“自身发展动力更足”,再说“同世界互动更深”,先中国,再世界。)20“脑袋疼”改为“头疼”;“看病”改为“就诊”或“检查”;“上报”改为“通知”或“告知”;“多睡觉”改为“睡眠充足”;“倍儿棒”改为“健康”。【解析】“脑袋疼”不得体,过于口语化,改为“头疼”;“看病”不准确,此时还不能确定孩子一定生病,应改为“就诊”或“检查”;“上报”不得体,家长与老师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应改为“通知”或“告知”;“多睡觉”不准确,因为“多睡觉”不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