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海南卷)
第Ⅰ卷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C)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A.①②B.②⑧C.②④D.③④
解析: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水平×商品数量。由公式易知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④商品数量成正比,同②流通速度成反比。①③错误,选C。本题考查货币流通规律知识,难度较小。应熟记公式,就较容易选出答案。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
f解析:2008年甲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为6÷(1+20)=5小时,年产量为12万件。由题意(12×5+10×8)÷(12+8)=7小时。此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方法,要根据商品数量、同行业生产该商品共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计算。3.上个世纪90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A)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解析:玉米、小麦两种作物是互为替代商品,玉米需求下降,小麦需求相应上升,首先排除C、D,再由题干“玉米价格的上升,造成玉米需求小幅下降”,又因为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影响小,可知玉米需求弹性较小。因而选C。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知识。要明白一个概念,如果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商品。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D)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③扩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