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模式
作者:梁学成来源:《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5期
梁学成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收稿日期:2019-12-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YJ025;陕西省社科重大项目2019ZDWT12;西安市社科规划项目19X44资助
作者简介:梁学成(1969),河北故城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一些典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实例分析,提出了“文化、功能、时间”三大关键要素,以及相应的“文化为本、功能为先、时代为尚”的三大发展理念;然后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均衡性原则出发,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提出了文化保护型、功能改造型和仿古新建型三种主要开发模式;最后从开发定位、模式选择、开发时序、利益共享和监督实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历史街区;城市旅游;旅游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0)05-0014-07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街巷肌理和环境等开始面临着城市建设中的拆迁、改造,甚至破坏等困扰。城市化本身是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一种自然趋势,也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面对的客观现实1。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的记忆载体,也是城市化发展不可回避的特殊区域。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2。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拥有独特的建筑风貌、街巷布局以及文化氛围,堪称一种活态的城市遗产资源3,因而它们不仅记录着城市发展的文脉与民俗风情,还传承着城市文化基因,并在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商贸等方面对城市经济有着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因而,在城市化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及未来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实际上,早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的《雅典宪章》中就明确提到,“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4。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宣言》,其中对历史文化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