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背记要点
第一篇:危险性分析危险辨识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安全评价技术措施
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时行使的职权:(一)现场检查权;(二)当场处理权;(三)紧急处权;(四)封扣押权。2《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建档登记,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向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3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①安全检查准备。②实施安全检查。③综合分析。④提出整改要求。⑤整改落实。⑥信息反馈和持续改进。4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①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②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③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④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⑤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⑥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⑦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⑧安全监管
f监察部门和有关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⑨应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5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6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①前期准备。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③划分评价单元。④定性、定量评价。⑤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⑥安全评价结论。⑦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7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①目的。②评价依据。③概况。④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⑤评价单元的划分。⑥安全评价方法。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8职业危害申报的内容:①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②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情况及接触人群。③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9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②物理性危害因素:噪声、振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