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简述董仲舒哲学的政治哲学。(6)简述董仲舒哲学的历史观。(7)如何理解董仲舒的“人副天数”“天不变,道亦不变”“三纲五常”“天人感应”。
(8)如何理解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纷争?(9)如何理解谶纬思潮和《白虎通义》。(10)解释王充的《论衡》。十、魏晋哲学
(1)论述向秀郭象《庄子注》对老庄哲学的修正。(2)解释魏晋玄学、名教自然之辨、正始之音、三玄、越名教而任自然。(3)如何理解王弼的“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的哲学内涵?(4)解释佛学的一般概念:“业”“生死轮回”“无明”“菩提”“谛义”。(5)简述僧肇的哲学思想(6)简述道生的哲学思想(7)简述慧远的哲学思想(8)简述范缜的哲学思想十一、隋唐佛学和儒学
(1)论述禅宗哲学的主要哲学思想(2)论述三论宗、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的哲学思想(3)简述柳宗元的宇宙论和历史观。(4)简述刘禹锡的天人观。(5)简述韩愈的道统论和人性论。(6)简述李翱的复性说。十二、宋明理学
(1)理解周敦颐的宇宙论。(2)如何理解周敦颐的精神修养方法主静?(3)如何理解邵雍的宇宙生成论和事物演化的规律?(4)如何理解张载的宇宙发生论?(5)简述二程理学的主要哲学思想
f(6)如何理解朱熹哲学的“理”与“气”?(7)如何理解朱熹哲学的太极说(8)如何理解朱熹哲学的“存天理,灭人欲”?(9)如何理解朱熹哲学的“致知”和“用敬”?(10)如何陆九渊哲学的“心”?(11)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宇宙”“明德”“良知”“格物”“用敬”?(12)如何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十三、中国哲学对立范畴之大讨论
(1)先秦哲学中的名实之辩(2)魏晋玄学中的名教与自然之辩(3)儒家哲学的义利之辨(4)中国哲学的天人之辩(5)中国哲学的道器之辩(6)佛教哲学的顿悟与渐悟之辩(7)中国哲学的心性之辩(8)宋明理学中的理气之辩(9)中国哲学的知行之辩(10)中国哲学的性情之辩(11)道家哲学的有无之辩(12)中国哲学的心物之辩(13)中国哲学的形神之辩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