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11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15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