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请同学再说说它的由来,及其是为了纪念谁?屈原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地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是每年的5月初5,(课件显示端午节的来由)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因为屈原爱国。2、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大家都预习过,我问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联想回顾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
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动手查找资料。
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
(三)自学生字词
汪曾祺qí系jì百索子倘tǎ
g若咂摸zāmo城隍huá拧
í
g
g成小绳门楣mé用酒和huò苋菜ixià籍贯jí
硝药xiāo腌腊yā
络子là大襟jī
车胤yì熏xū
五o
毒似的shìde(课件显示)
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自学字词
积累词语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文本,整体感知: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浏览课文后回答。小组合作,组长发言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批注学生讨论赏析,批
(1)理清行文思路。(2)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端午风俗。(3)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4)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f(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课件显示(2)看图片,知风俗: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
注。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5)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略写的是前五种风俗,详写的是后两种风俗,因为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一样;)(3)作比较,说含义:最与众不同的“吃十二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比如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表示希望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4)找句子,说特点: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