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础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延边大学农学院
农学系
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



2013年12月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转氨基作用:指由一种氨基酸将其分子上的氨基转移至其它α酮酸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的过程。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结果原来的α氨基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则形成了相应的α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2、氧化磷酸化作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底物脱氢产生的NADHH或FADH2,经呼吸链氧化生成H2O的同时所释放的自由能用于ADP磷酸化形成ATP,这种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叫氧化磷酸化。3、PO比:指在生物氧化中,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生成的ATP分子数或每消耗一摩尔原子氧生成的ATP摩尔数。4、β-氧化作用:是指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发生断裂,β-碳原子被氧化形成酮基,生成乙酰CoA和较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或是指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碳链的α,β碳原子上脱氢氧化并断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的过程。5、电子传递链:指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按一定的顺序组成了从供氢体到氧之间传递电子的链。6、糖酵解:既糖的发酵分解、是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丙酮酸同时生成ATP的过程。7、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指底物在氧化过程中ATP的生成没有氧分子参加,也不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电子,在底物直接氧化水平上进行磷酸化的过程。8、尿素循环:是陆生动物排氨的主要途径。氨基酸氧化时产生的氨,在肝胀细胞线粒体和胞质中,经过谷氨酸、瓜氨酸、精氨琥珀酸、精氨酸、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的过程。2分子氨经过尿素循环可生成1分子尿素,尿素经过肾脏排出体外。9、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包括二流键的位置,又叫化学结构。10、增色效应:与天然DNA相比,变性DNA因其双螺旋破坏,使碱基充分外露,因此紫外吸收增加,这种现象叫增色效应。11、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一特定的PH时,两性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发生移动,此溶液的PH值称该两性化合物的等电点。12、Tm值:通常把增色效应达到一半时的温度或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叫该DNA的熔点或溶解温度,用Tm值来表示。
f13、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酶可以同时与底物和抑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