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和启示
添加日期:20081124作者:张国超录入者:出处:社会学网点击次数:1597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是香港广义社会福利体系的内容之一,为救助型的制度社会设计。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源于香港的社会背景和宏观环境以及价值理念。探索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和发展逻辑,可以为完善中国内地社会保障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保障;模式;理念;借鉴;香港

上世纪60年代以前,香港在政治上实行殖民地封闭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低税率,不干预的自由主义制度,政府对社会福利领域介入很少,负有限责任。20世纪60年代初,香港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转型期,制造业兴起并逐步走向成熟,人口数量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而剧增,香港逐渐成为一个人口密集、工厂林立的大都会。社会结构发生变革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6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开始逐步建立起向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援助的杜会福利计划,是补缺型的社会安全制度。1965年香港政府发布了第一个社会福利政策白皮书,标志着香港社会保障事业的真正起步,从此进入发展阶段。
较之于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较为特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在香港发展非常有限,而社会救助制度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香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变,使得原有的家庭保障濒于崩溃,传统的由家庭照顾老人、儿童、失业者的功能开始削弱的趋势的出现,为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在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下,香港政府从70年代初开始逐步建立起独特的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则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内容而嵌入其中。
概括地说,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地区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制度。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一般具有四个特点: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每一项社会福利计划的出台总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总是以缓和某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为终极目标;社会福利具有普遍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
f公民提供的;利益投向呈一维性,即不要求被服务对象缴纳费用,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划定的范围之内,就能按规定得到应该享受的津贴服务;社会福利较其它社会保障制度而言是较高层次的具有发展性的安全制度,它是在国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