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之特点。
123地质状况
隧道穿越地层以志留系、泥盆系浅海滨海相碳酸盐和碎屑岩为主出口端上覆地层为崩坡积层黄灰、黑灰色块石土或块石、碎石土由山前滑坡、崩塌等坡积、崩积物及少量坡面洪流形成的洪积物组成主要成份为岩屑砂砾、角砾、亚粘土等。
由于区内岩层软硬相间故地形呈东陡西缓的单面山特征东坡为逆向坡西坡为顺向坡。二郎山断裂带从隧址区西北侧通过距隧道出口约350400m该断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南西延长部分为区内控制性主干断裂在其影响下区内沿其旁侧发育一系列次级分支羽状断裂在隧道轴线上共穿越断层11条多属压性压扭性质断层带不宽影响带较小胶结较好。隧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13隧址区初始应力条件
通过采用水压致裂法在7个钻孔中的地应力测量得出隧道最大水平主应力σmax的总体方向为N74°W与隧道轴线夹角31°左右隧址区地应力场具有以下分布特征
1大约位于标高2200m处为山体应力与构造应力的分界线分界线以上垂直应力Rv占主导地位分界线以下水平主应力值明显增加并占主导地位隧道顶板正好位于分界线偏下。
2水平地应力σHmax、σhmi
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
f横向上由隧道两端向山体内部逐渐增加即隧道中部地应力最大σHmax5437MPa。
3在同一深度内硬质岩类显示高应力值软岩类显示低应力值。
二郎山隧道主洞长4176m以II、III类围岩为主长3004m占7193IV类围岩长821m占1966V类围岩长351m占841。
2隧道设计
21设计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40kmh三级公路
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净宽90m75m2×075m限高5m
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
设计小时交通量441辆h
行车方式单洞双向行驶
卫生标准正常运营CO允许浓度为150×106阻塞及救灾短时间内15mi
为250×106
烟雾允许浓度0009m1。
22平面线形、纵断面设计
221平面线形
隧道的平面线形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平曲线线形。直线便于施工曲线段施工难度较大除测量上难度加大以外例如模板台车载曲线段施工很困难有超高时就更困难。
结合隧址区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应力大小与方向、经济性确定出了隧道轴线位置同时还兼顾了两端接线的衔接隧道平面线形
f确定为直线型。隧道设计里程K259036K263212长4176m进口标高218031m出口标高218201m。
222纵断面设计
隧道内纵断面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性、营运通风规模、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隧道纵坡不应小于03一般情况不应大于3受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