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七年级文科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教学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
知识与能力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
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那么,这种水果
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学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你就会得到答案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
1.教师讲述:西域指的是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西汉初,西域小
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教师补充:经过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国力强盛起来,汉匈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
变化,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成熟。
3.材料展示:汉武帝颁布《招贤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
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有
胆有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
报名,钦此!”
4.教师过渡: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5.图片展示:观察教材图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做一个比较。
提示:
背景
目的
时间
结果
第一次
为联合大月氏夹
汉武帝反击匈奴
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了解了西域
f七年级文科
第二次
汉了解西域,控加强汉与西域的
制了河西走廊
联系
公元前119年
沟通西域
7教师提问:想象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挫折: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
不顾个人安危等。
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
1.教师提问:
1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分为陆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