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以分数论英雄的升学体制,制约了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向,人们往往注重的是如何让学生考个高分,而对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却很少研究;各类知识性的竞赛活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作文竞赛、少儿科技创新大赛等,也把家长、教师引向到疲于应付的境地。
4、专业引领不够,成为制约校本教研的“瓶颈”。目前在不少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中常常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萝卜炒萝卜,炒出来的还是萝卜。”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f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和解决。
上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师的负担过重问题如何解决?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什么教师却不“领情”,甚至把它视为额外的负担?如何解决专业引领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当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越来越高,无形之中也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老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但现实又与这种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使部分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另外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应试教育却依然是扎扎实实,不少学校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再加上各种形式的竞赛,学生和教师心力交瘁。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重压之下,谁还能保持愉悦、超然的心态呢?谁又能保证教师不会产生职业倦怠呢?
因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关注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需要,而不是仅仅去给已经承受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f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很大压力的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只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