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七章吸光光度法71概述
711分类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比色分析法、可见及紫外吸收光度法以及红外光谱法等。本章着重讨论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又称分光光度法,简称光度法)。定义: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比色分析法:许多物质是有颜色的,例如高锰酸钾在水溶液中呈深紫色,Cu2在水溶液中呈蓝色。这些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这些物质的浓度有关。溶液愈浓,颜色愈深。因此,可以用比较颜色的深浅来测定物质的浓度,这种测定方法就称为比色分析法。目前已普遍地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分析。应用分光光度计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及选择性好等特点。吸光光度法试液的浓度下限:105106molL。吸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25,可以满足微量组分测定对准确度的要求。71.2特点分光光度法同化学分析法中的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相比,有以下特点:1灵敏度高分光光度法测物质的浓度下限(最低浓度)一般可达105106molL,相当于含量低于000100001的微量组分。如果将被测组分加以富集,灵敏度还可提高12个数量级。该方法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2准确度较高
一般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3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分光光度法的仪器设备不复杂,操作也简便。如果采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显色剂,再采用掩蔽剂消除干扰,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而且速度快。
1
f72基本原理721光的基本特性
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光是一种电磁波,如果按照波长或频率排列,则可得电磁波谱图(四师P275表101)。光具有两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波动性就是指光按波动形式传播。例如: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现象,就明显地表现其波动性。
λνc式中:λ波长(cm);ν频率(赫兹);c光速(≈3×1010cms)
光的粒子性:如光电效应就明显地表现其粒子性。光是由“光微粒子”(光量子或光子)所组成。光量子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为:
Ehνhcλ式中:E光量子的能量(尔格);ν频率(赫兹);h普朗克常数(66262×1034J秒)光色的互补关系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单色光、复合光、可见光。理论上将具有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称为复合光;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大约在400750
m之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