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教学设想:本文来自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千古江山”版块,这个版块有两篇古代诗词,这是第二首词。教学的重点和前文一样还是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阅读,教会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赏析古诗,提高他们应试的做题能力。教学中注重读诵。教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有关典故,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2、学习古诗词朗诵,会背诵默写本文。3、感受辛词豪放的风格,体会词人在词中抒写的复杂情感。4、体会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教时设置:一教时教时教案一、导入在中国词坛上有位人物,能够上马带兵打仗,下马写诗作赋,做官造福一方百姓,他就是被人们誉称为“词坛飞将军”的辛弃疾。今天我们要学他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第1页
f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己任。词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领。21岁时,他在敌后组织起义,并参加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宋高宗绍兴32年,他南下与南宋联系,准备合击金人。回军的途中,知起义军的首领被叛徒杀害,便带领50骑,夜闯有五万金兵的营垒,活捉了叛徒,随后带领万余人投奔南宋。朝廷并没有让他指挥这支军队,而是安排他去做地方官。他曾提出过很多备战和抗金的建议,但均未被采纳。他在朝廷内又受到主和派的排挤,郁郁不得志。晚年,主战派得势时,他被启用为镇江知府,在任内特别重视备战工作。但由于对当时的当权者韩胄急功冒进有看法,仅一年多时间,又被解职回家,不久便郁郁而死。本文正是写于镇江之任(66岁),他预感到韩氏的北伐难以成功,登上北顾亭,北望中原,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三、朗读1、听读2、散读注意节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第2页
f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意读音:舞榭()胥()四、内容理解(1)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