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被物质的自然界所派生的,即第二性的。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决定性的阶段:由无机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的产物,更是社会劳动的产物。这主要表现在: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2、劳动创造了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3、在劳动和语言的共同推动下,作为意识物质基础的人脑,其结构和功能日益完善。4、劳动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意识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人脑的机能所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强调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这也就是说A、意识是从属于物质的,是第二性的,这不仅表现在她的起源上,更表现在其本质上。B、意识虽然是从属于物质的,但并不是任何物质都有意识机能,只有人脑这一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特殊物质才有意识。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管映像意识不是人脑主观产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物质世界这个意识的唯一对象和来源,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识。所谓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要映像,是强调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另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亦即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并且自觉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形式:A、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B、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展开的。C、意识可以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D、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改造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使观念形态的意识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和借助一定的物质途径和条件。这主要表现在: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B、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C、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在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人脑科学和电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用机器模拟人脑思维的信息处理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