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的面向东盟市场的出口农产品加工、木材进口加工基地。(七)加工研发实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取得新突破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如梧州神冠蛋白肠衣、防城港桂人堂金花茶等相继成立一批研发团队,集中投入开展科技创新,形成了桂林—南宁—柳州三大国家级高新区为中轴线的区域布局,高新技术产6
f业发展空间结构不断优化,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整体上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建立了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建设特色优势和较强研发水平的创新平台,在南宁、北海等市新建2个自治区级特色产业化基地,培育1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明阳生化公司成为我区首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企业进入“国家级”行列。
二、主要问题(一)产业集中度仍然低与发达省、市、自治区相比,我区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小,加工率低,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带动力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与农民利益连接的良性机制没有形成,产品大多还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二)原料基地建设滞后我区原料基地建设还存在着原料供应与加工需求矛盾冲突的问题,与其他省区行业领先企业相比,我区除甘蔗、畜禽、蚕桑基地建设有一定规模外,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专有、优质的原料供应基地,加上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直接制约了相关企业发展规模的壮大。(三)自主研发投入不足以现代中药加工业为例,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总体投入低,从2000年以来,全区中药制药企业申报并获准生产的新药占全国新药总数的比例不到13,在全国排第23位。更为严峻的是,
7
f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中药新药、化学新药、生物新药等15类新药的开发研究必须在经过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认证的实验室进行。由于GLP实验室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条件要求严格,目前,我区有20多家从事新药研发的机构,却还没有一家敢于向国家提出认证申请。而西部的四川、云南、新疆三省已有5家机构通过了申请。自主研发投入跟不上严重制约了我区中草药资源的开发,也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融资依然困难农产品加工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企业必须在农产品收获季节购进原料,因此在短期内需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大多数企业流动资金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规模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抵押物,致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