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针和避雷带,故均压带以及利用建筑物钢筋作分流线和组成法拉第笼屏蔽网等措施均未采用。对于防雷电波入侵,引入建筑物内的缆线等一般均通过与接地网连成一体的电缆沟支架和电缆竖井支架引入,且部分电缆作了两端屏
f蔽接地处理。
由于以往建筑物防雷未考虑当今大量电子设备的防护问题,致使许多已建和在建的建筑物,存在严重的防雷先天缺陷。电子设备防感应雷基本上靠机壳和内部措施,使其可靠性下降。
34建筑物的地网及金属部分处理
由于变电所建筑物未考虑直击雷泄流通路,其地网处理一般是与所内主接地网相连。虽然许多规程中分出了防雷地、交流地、直流地、保护地、数据地,但是执行起来很不易,一是条件苛刻,场地狭小二是所用设备规模不大,没有必要分得太清,于是造成了事实上的联合地网。现代研究认为,这种联合地网经济有效,并且可以解决各地网在内外过电压时产生的电位差,造成对耐受水平低的电子设备的反击。不过联合地网必须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线和等电位处理技术及装置本身的电磁兼容防护来解决设备的安全问题。
目前变电所的联合地网从主控室到高压室以及到室外高压配电装置,因为距离远、面积大,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联系复杂,地网各点电位不同易造成设备工作出错和损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高频电缆、长距离导引电缆、控制电缆,以及就地布置电子设备与主控制室之间的网络线等。
建筑物内金属门窗、玻璃幕墙、吊顶龙骨架、灯线、管线等,常常予以忽视,未作接地。还有二次回路使用的直流蓄电池作浮点运行(特别是旧式电池体积庞大),这些都是雷电二次效应的推波助澜者,是电子设备潜在的杀手。
四变电所加强防雷措施
f变电所传统防雷措施对高压电气设备的防护是有效的,但对电子设备的防护并不恰当,为了适应智能化变电所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原定防雷措施基础上,更进一步进行防范。采取措施的原则是分区防护、三级过压保护、多重屏蔽、均衡电位、浮点电位牵制。根据1992年国际建筑物防雷会议上IECTC81中提出的防雷保护区的新概念,对变电的的防雷化分为三个区进行分级防护,根据设备的敏感性和重要性进行加强屏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第一级防护区为全所范围内的高压设备部分和高压线路的进线段保护范围。主要措施为独立避雷针、构架避雷针、架空避雷线、高压避雷器、设备引下线、主接地网和微波塔及其接地。其主要任务为引雷、泄流、限幅、均压,完成基本的防雷功能。
由于避雷针的采用增加了雷击概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