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固有文明相符。第二次“大化改新”之“汉才”把日本正式带入高度文明的封建新世纪。这段历史没有争议,孝德天皇大张旗鼓地宣扬“汉才”,言之凿凿地进入了全面汉化时代。此时“华夏文明”达到鼎盛,唐中国如日中天,大和民族心悦诚服地甘居华夏小弟,把“汉才”举为国家纲领,从政治体制到文化设计,一律照搬“汉才”。日本终于有了自己的“三省六部”,至今内阁还在沿用“省”称谓。中世纪前的日本,是“华夏文明”的忠实粉丝。对于中国,只有崇拜,未曾动过一丝“征服”之念。
1
f我们今天探究日本的汉化深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便“汉和”没有血缘关系,但日本学习古代华夏文明还是任何国家无法比肩的。节选自程万军《看透日本:一衣带水向何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国家普遍使用汉字,但20世纪以后,又都有“去汉化”的行为。B.韩国将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表明了其“去汉化”的意图。C.日本的文字也在变革,但始终没有像朝鲜、越南那样完全取消汉字。D.日语中有不少同音不同字的现象,汉字有助于区别语意,避免混乱。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人徐福是到了日本的,但不能确认他就是日本首任天皇“神武天皇”。B.日本历史上两次与中国有关的“才变”都给日本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C.为躲避战争带来的灾难,秦汉时期中国内地移居日本的人数相当可观。D.日本学习先进文明的认真精神在其他国家中极其罕见,值得我们学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首都如今依然写作“东京”一例可以作为日本汉化深入的证据。B.关于“汉和”血缘关系的认识,既有猜想的成分,也有史实的依据。C.古代日本将中国奉为“文明课老师”,丝毫未动过“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