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法、经验曲线法(P5051内容看看,总结优缺点)第三章1、刻画致灾因子的三个参数:时、空、强2、致灾因子危险分析就是确定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对致灾因子可能性大小和变异程度强弱两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度量),核心内容是灾害强度概率关系(描述方法)的建立,并由此推导出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某灾害强度指标超过一定值的概率。3、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分为两类:特定一次灾害的危险性和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致灾因子或多种致灾因子在一定时间尺度上的整体发育程度和活动水平。4、致灾因子危险评估方法:野外调查法(局部地区)、模拟试验法(必须掌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弥补野外观测的不足,可以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遥感技术方法(大范围、动态实时监测)、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具有长时间序列的历史资料)、模型预测(有蒙特卡罗方法)5、历史资料统计方法的分析方法:(1)建立灾害概率系列(2)建立灾害强度序列(3)滑动平均值(4)概率和重现期(5)概率分布(6)百分位数
f6、蒙特卡罗的优点:可以利用有限的数据资料,对缺乏历史数据的极端概率事件建立简单有便于实现的概率统计模型,可以获得更接近于实验结果的解
第四章1、脆弱性:狭义:承灾体本身抗灾能力的大小,与外界环境无关;广义:除承灾体本身外还应考虑环境的因素。2、脆弱性的表现形式:暴露、自身的弱点和敏感性、结构性脆弱、防备能力、缺乏反应能力;类型分为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3、脆弱性评估的内容:承灾体物理暴露性评估、承灾体灾损敏感性评估、区域社会应灾能力评估、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估4、脆弱性评估模型:风险灾害模型(承灾体局限于物理系统,没有考虑自然灾害影响的放大和削弱作用,没有考虑承灾子系统或承灾体面临同等灾害时损失程度明显差异的原因,政治经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压力释放模型(遗漏了对自然系统的分析,并将致灾因子与社会过程分离;对灾害本身的成因结构关注较少;对承灾体系统的反馈作用考虑不足)、危险位置模型、政治经济模型(仅仅描述人或人群的脆弱性)、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综合衡量系统脆弱性,既考虑内部敏感性,又考虑外部压力的暴露性)、恢复力方法5、脆弱性的评估方法:历史数据法、评估指标法、实际调查法、其他(灾害风险指数、欧洲多重风险评估等)6、恢复力(灾害学领域):行为者应对或适应灾害压力的能力。(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系统、社区或社会抵抗或改变的容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