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传统文化元素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睿欣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根据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开始逐渐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慢慢的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公共艺术的联系,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置于公共艺术中进行重新研究探讨,分析其应用情况及价值。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公共艺术;应用;创新公共艺术是以公共空间为载体,由公众自由参与并产生共鸣的创作艺术。通过它能集中反映人们对于文化历史传统的研究和对现实的期盼。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公共艺术既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又是我们与不同时代人们沟通的桥梁。将公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相结合,在发挥艺术家的创造力的同时又做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既提高了公共环境空间的艺术美感又增加了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归属感。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说传统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影响的,传统是一个民族的内在,而文化则是它的表象。中国独特的传统与文化给了中华文明自身无限的生命力,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了随着历史变迁而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多样,如甲骨文、汉字、书法篆刻、文房四宝、传统装饰图案、刺绣、瓷器、陶器、漆器、筷子、民间剪纸、传统建筑、传统服饰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现如今,它们不再只是符号或图案,其艺术性被充分挖掘并受到世人关注和艺术界追捧。将这些传统元素运用于艺术创作中将会是充满美学感的,并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意境及美学特征。过去,这些元素一直通过诸如工艺美术、绘画、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传承;而今,传承方式更多地以公共艺术、环境艺术等新兴的艺术形式。二、公共艺术与传统文化公共艺术的主要功能是服务大众,这种艺术形式存在于人类历史各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当中。如原始社会中出现的图腾标志符号及岩画、奴隶及封建社会祭祀场所的富有象征寓意的装饰品、雕刻及宗教艺术,这些都应该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之内。现代公共艺术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由于当时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缺乏计划,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