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
【摘要】现代网络的普及,带来的知识信息大爆炸以及网民的成倍增加,尤以青少年为主。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因此互联网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其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友方式都打上了网络的烙印。给我过的中学生德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学德育的新方法可能采取的方式。【关键字】网络环境,中学,德育方法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文化的指导思想,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作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和建设和谐社会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对当前中学德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我国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无处不在的网络传播环境便成为中学生重压之下获取“休息”、“解放”的主要诱惑因素。在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中学生网民人数在网民中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了323据历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网民的发展呈线形增长,上网冲浪已成为学生的流行时尚。与其他因素相比,网络对我国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网络开辟了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形成了新的网络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促使他们在政治倾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发展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与提升。另一方面网络又以人机对话或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形式,容易使学生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容易破坏中学生已经积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对他们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的建立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之作为一柄“双刃剑”摆在学校德育工作面前,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网络传播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手段、更
f加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人们道德发展的推动力。同时网络传播也拓展了道德的内容和形式,使得道德范畴本身从外延和内涵上得到扩展,由注重纯粹、抽象伦理问题转向与现实紧密相联的具体问题,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力求使网络道德自身完整和补充。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对道德主体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人情淡漠现象严重、网络犯罪等,成为道德失范的诱因和滋生土壤,尤其对未成年人群体的道德发展和价值影响尤为深刻和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