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申论李永新中公申论李永新
第一部分:了解申论第一节申论是什么,申论的本质是什么原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被取消后改考申论。原因: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a阅读材料;b向上级领导汇报;c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d发文执行。1申论考试目的: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2考试形式:(1)试卷基本结构a卷头;b注意事项;c背景材料(5K8K;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2)本质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3)如何应对关键在破题。a仔细读题;b分析提问的意图。事例1:以“治理马路摊贩应当以人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以“北京市马路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对策合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说服有力。3能力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为人民解决问题)关键:社会认知、分析能力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4核心的命题原则(作答原则)反例:春季南方雪灾冰冻自然灾害;512大地震。请说出救灾体制方面16个不足。这样考的是记忆能力,不符合选才要求。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第二节申论的材料特点1形式特点: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
f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2热点特点以前的要求:不能太宏观,不能太微观,要中观;不能是政治改革、民主改革方面的内容;不能是没有定论的,存在争议的内容。现在的要求:(1)除了太微观、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不能考,其他都能考;(2)媒体(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都有可能考;(3)通常是年内的热点。特点:(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