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XX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引导语:我国地区贫富差距悬殊,国家要针对这情况进行对乡镇农村扶贫工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镇村位于县西南部,距县城70公里,距集镇7公里,属省级贫困村。几年来,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暖棚、牧道、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工程陆续实施,牧民群众的生产条件、生活水平、人均收入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贫困落后的面貌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扶贫攻坚任重道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全村共167户,755人,4个联牧小组,低保户70户144人,单亲家庭18户,残疾人8名,五保户8人,党员10名,草场面积万亩,XX年牲畜年末存栏数为23085混合头,其中牛17320头、羊5162只、马603匹。XX年实施的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参加牧民定居行动计划104户,因该村毗邻黄河九曲第一湾4a及旅游景区,XX年被定为州首批“旅游精品村”。二贫困现状:该村现有绝对贫困户27户,占总户数的,绝对贫困人口112人,占总人数的。在镇“六村一社”中,村人均草场面积最小、人均牲口拥有数量最少、人均收
f入最低,身背债务无偿还能力人员较多、无房户数较多、无从业技能闲散青年较多、“等、靠、要”思想严重得过且过户主较多,且是镇辖区唯一一个无集体经济村。
二、致贫原因分析一生产资料严重匮乏。村人均草场拥有量为90亩左右,为藏哇、汾甲等草场较小村人均草场拥有量的一半,较嘎尔玛、索格藏等畜牧大村更是相差甚远,这对以养殖业为支柱产业的村是致命的,属典型的先天性营养不良。二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牧道需求量依然巨大,很多地方、很多时候牧场搬迁、产品输出依然是人背马驮,生产效益大打折扣二是仅有的家庭拥有暖棚,三类畜越冬问题依然棘手三是定居点基础设施陈旧,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障碍。因缺乏有效管理和后续维护资金缺乏,村安全饮水、电力保障、村内道路、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亟待改善,“精品旅游村”并没有能够成为村增收致富的法宝。三历史渊源造成观念守旧落后。一是长期区域性落后,使村习惯于当“老幺”,对脱贫摘帽动力不足、信心不足二是习惯于对省级贫困村长期的扶持,“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家庭寥寥无几,扣紧贫困帽,不愿脱帽大有人在三是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长远发展计划、无专业就业技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