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成本最高(846欧元kW),相应地,NiCd电池的成本最低,仅只有240欧元kW。但是,在储能成本方面,电化学储能相对与物理储能的成本要高。氢储和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相关储能成本仅仅只有4和40欧元kW。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来看,物理储能明显低于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在电力质量和调频服务方面具有成本优势。但是,物理储能的应用领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明显,因此,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未来电化学储能的成本有望持续降低,应用前景更加广泛。
一、概述:储能2016年是储能元年2015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中,“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部分提出了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等重点工作。可以说,《建议》明确指出了储能建设的必要性和战略方向。同时,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电站的装机规模已经达到43GW,作为基础资产的电站达到一定规模后,储能的建设势必提上议事日程。根
1
f2016年储能技术成本深度分析报告
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光伏电站累计将达到150GW,其中分布式电站将达到70GW,具备10倍的成长空间。同时,近期,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出席第九届亚洲太阳能论坛并指出,到2020年全球光伏规模在450至600GW,到2030年的时候要达到1000至1500GW。根据GTMResearch发布报告称,预计未来5年内,储能系统的成本有望下降41。因此,作为基础资产的光伏电站而言,光伏电站规模化为储能的建设提供了旷阔的增长空间。
从全球储能领域发展态势来看,目前,国际上储能累计装机有了一定的规模,以抽水储能为主,电化学储能将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见图“蓝点分布区域”),到2015年底全球累计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8909MW。国际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美国储能产业发展来看,美国2015年第4季度新装储能规模为112MW,整个2015年达成221MW,相当于年度增长率为243。其中,电网级应用占比为85,主要位于PJM市场(2015年新增储能规模为160MW)。behi
dthemeter部署较少,但是这一领域的增长率最快,2015年增长率高达405。据GTM的预测,美国储能市场到2019年会超过1GW,到2020年规模达17GW,市场规模在25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57亿元左右。
从中国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