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在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突出表现。(6分)(2)在工业文明冲击下,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重大意义?(6分)(3)在欧洲国家转型时,社会“矛盾的凸现”使19世纪中期的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致。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请简要评价。(11分)(4)如果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亦有“黄金发展”和“矛盾凸现”的双重表现。请选择其中一个表现谈谈你的看法。(4分)
f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2.05)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B
C
D
B
A
A
D
D
C
A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38.(25分)
f(1)优点:以事件为中心(或以事件为主线,以记事为主),弥补了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不足,丰富了史学内容。(3分)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思想。(每小点2分,共6分)(2)科学革命的成功(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启蒙思想的普及;工业革命的开始。(每小点
2分,6分)(3)革命史观: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
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全球史观: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
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近代化史观: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任选两种史观及分析,各3分,共6分)(4)正史或正史以外的诸史,是有意当成史料而写的,具有主观目的性;相对而言,史部以外的群书,并非有意为了保存某种史料而写的,无意中保留着或反映出的史实,要比较真切。(4分,言之成理即可)
39.(27分)(1)表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兴起大批工商业市镇;出现带有早期启蒙性
质的进步思想;出现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科学巨著;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小说作品。(6分)(2)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3分)中国:掀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由此发端。(3分)(3)思潮:思想领域出现马克思主义,文学领域兴起现实主义文学。(每点2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