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孝经,意思是说,一个孝子侍奉双亲,对父母日常生活饮食起居,能尽自己恭敬心,用欢喜心供养父母,使父母心情愉快;父母有病,及时提供治疗,日夜侍候不轻易离开;父母去世时,能给与临终的关心,并认真地办好丧事;父母去世以后,每年祭祀要严肃认真,常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五样具备,才算是事奉双亲了。
f五、谈感悟
下面进行今天道德讲堂的第五个环节,谈感悟。
有请程楠同志谈谈感悟。六、写寄语
下面,请大家通过对参加今天的道德讲堂的感受,用两三分钟
的时间,在刚刚发的纸片上把今天的感悟或者对父母的祝福写下
来。七、送桔祥
今天道德讲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送一份桔祥,下面有请涂书记
讲话。
讲话稿〔参考〕:今天是县直机关工委道德讲堂第一期。凌敏同志以“为孝之道,立身之本为主题,从孝这个字义,到这个为什么要行孝,怎么样去行孝。百善孝为先,孝不仅仅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更是千百年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那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孝老爱亲的故事,所以说,典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孝老爱亲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古人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更应该表达在及时和行动上。如何行孝,我认为行孝有三层境界,分别是: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1.孝养父母之身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很多这种例子。例如,孔子的学生子路,出身贫寒,经常吃野菜度日。但是为了让父母能吃到饭,他不辞辛苦,走到百里之外买米,背回家,奉养双亲。后来双亲去世了,他周游列国,在楚国做了大官,家中的米堆积如山,随从的车辆数以百计,吃饭时,山珍海味摆满桌子,可是子路却很伤感双亲已去,再不能承欢膝下,虽想报父母之恩也不能了!所以说,同志们,假设你的双亲还在,你要及时行孝,做到孝父母之身。2.孝养父母之心在二十四孝的故事里还有有这样的一个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
f一个姓莱的人,年纪七十了,大家都叫他老莱子。老莱子的父母还在,都是九十多岁的人了。老莱子很孝顺,每天给父母提供的饭菜,都是柔软可口,便于老人食用的。老莱子很体贴老人的心,从不说自己老,怕父母伤感自己的老迈。为了娱乐双亲,他常常穿起色彩鲜艳的衣服,扮成小孩,在父母身边玩耍,甚至翻跟斗逗父母开心。有时让父母捧腹大笑,使父母每天都过得很快乐。所以说,同志们,现代人能以自己的收入供养父母,已经很难得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