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位后,选拔士庶地主的条件更为优越了,王、韦挺、魏征、马周均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例如:马周,出身贫寒,当时是中郎将常何家中的一名门客。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让朝臣上书议论朝政得失,中郎将常何不识字,但是所上二十多条竟条条辩理精辟。李世民惊奇地追问常何,常何说是家里门客马周所作。李世民觉得他是个人才,立即召他进宫,但马周却迟迟不来,李世民不厌其烦的四次派人去请。李世民召见后,当场拜为监察御史,再迁中书令。马周为官时处事公正,清正廉洁,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①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19
f唐太宗在提拔庶族贤能的同时,也并不排斥有才能的士族地主。如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是世家大族,又是唐太宗李世民早年的好友,文武双全,累建功勋。当唐太宗准备要他担任司空要职时,朝廷许多人担心这样做会被人说成是以私人治天下,长孙无忌自己也辞不就职,而唐太宗坚持让长孙无忌担任了司空职务。再例如:李玄道原是后魏陇西李宝家族,后来世代居住在郑州,就成为山东士族地主。贞观年间提拔为常州刺史,对工作兢兢业业,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唐太宗李世民下诏褒美。以上史实充分说明了唐太宗识人,用人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是对国家有用之才,无论是庶族地主,还是士族地主,甚至是平民百姓,均可以提拔使用。
(二)不计旧怨,以诚相待贞观初,唐太宗对侍臣说:“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彼者皆宰臣亲故’,但公等至公,行事勿避此言,便为形迹。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有仇嫌,不得不举。”①他依据这样的原则,大胆起用前朝遗臣和异党中的忠良之人。即如王、萧、裴矩、房玄龄、魏征、薛万彻等等。唐太宗知人善任的事例不胜枚举。最典型的事例是对魏征的信用和重用。魏征,原来是隐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官任太子洗马。在唐太宗与李建成争夺帝位继承人时,他劝李建成尽早杀掉唐太宗,以巩固太子地位。隐太子在玄武门之变被杀后,唐太宗斥责魏征离间他们兄弟间的关系,而魏征从容回答说,如果太子李建成要是听了他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下场,周围人都为魏征捏了把汗。唐太宗见他临危不惧,致死不悔,认为他是经国之才,遂封他为谏议大夫。再如:薛万彻最初也忠于隐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中血战宫门,失败后太宗多次派人传达旨意不治他的罪。他归顺后在平定突厥、吐谷浑的战争中,屡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