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莆田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地理必修三世界地理第Ⅰ卷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

D美化建筑
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答案】1C2B
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地坑院”是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地坑是凹在地下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是种在坑里的对美化建筑也起不到作用。关中平原地处黄土高原南部;这里黄土土层深厚,土壤具有直立性,开挖窑洞不易坍塌,是形成“地坑院”主要条件。1“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的地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地坑是凹在地下,所以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是种在坑里的对美化建筑也起不到作用。选C正确。2“地坑院”是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关中平原地处黄土高原南部;这里黄土土层深厚,土壤具有直立性,开挖窑洞不易坍塌,是形成“地坑院”主要条件。选B正确。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20世纪70~90年代末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下面小题。
f3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C开采矿产B过度开垦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4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B实施人工降雨D发展立体农业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答案】3B4A
【解析】试题分析:3据图可知:图示体现了随着人口增长,为了发展经济,获取更多的粮食和经济利益,人类过度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所以本题B正确。4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故治理荒漠化主要采取的措施也从恢复植被入手,A正确;人工增雨需要适宜的条件,如大气中要有较多的水汽,而西北地区距海远,水汽少,不适宜人工增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