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者王之”而刘邦未有封赏质问项羽。司马迁《鸿门宴》主要运用角度:有胆有识,始能成大事。相机而动,适时调整。12.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司马迁《鸿门宴》主要运用角度:严于律令,立法安民。治国以信为本。13.魏征曾任谏议大夫,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提出了“载舟覆舟”说,劝诫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有很多次进谏时使得龙颜大怒,但他仍据理力争他死后,太宗感叹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主要运用角度:民为邦本,本固国荣。忠于职守是一种好品行。谏难,纳谏更难。14王勃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此地,也参加了盛会,当时众人赋诗,要写一篇序。与会互相谦让,纸笔传到王勃处,王勃当仁不让,即席赋诗,并写了有名的《滕王阁序》。主要运用角度:自古英雄出少年。抓住机会才能促成成功。机会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15.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所以王勃有“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
f主要运用角度:交往贵知心。士为知己者死。1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主要运用角度:奢侈误国。民为邦本。17.荆轲刺秦王,本想挟持秦王以订盟约,结果未成,反遭杀害。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苏洵《六国论》主要运用角度:舍生取义,大交凛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18.赵国良将李牧,曾几次打退秦军。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前228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灭了赵国。主要运用角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贤将当有明君。19.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怀父亲李克用遗恨,励精图治,每次战斗,身先士卒,终于兵破幽州,击破后梁,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功成之后听信伶人,结果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很快灭亡。欧阳修《伶官传序》主要运用角度: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围于所溺。20.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经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当夜乘小舟至绝壁下,考察石钟山得名缘由。苏轼《石钟山记》主要运用角度:事实胜于雄辩。有事实依据才有说话权。21.明末天启年间,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