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记载,从公元1485年至今500多年,共发生较大水灾40余次,
平均约14年一次。
据水文部门调查考证,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13日洪水为龙岩城
有据可查的第一大洪水,东兴站调查水位32284m,相应流量为3220ms,超过
百年一遇洪水。据记载:“龙岩七月初八日山洪暴发,西郊一带几成泽国,城坦
田庐倒塌者多,人畜淹没也不少,为从来希有之水灾”;1947年6月15日洪水
是调查到的第二大洪水,东兴站32182m,相应流量为2330ms,据调查,此次
洪水冲毁农田267万亩,房屋倒塌3949间,死23人,23万人无家可归。
新中国成立以来,龙岩市发生的较大洪水共28次。以1967年5月24日的洪
水为最大,东兴站22日~24日三天降雨量达2579mm,上游各雨量站降雨量都
在220mm~270mm之间,是全流域大面积暴雨,东兴水文站洪水位32161m,超
过危险水位154m,其洪峰流量为2130ms实测值,城区受淹面广,尤以东兴至
铁山镇外洋沿河两岸损失为重;1965年7月28日台风造成的暴雨洪水为次大,
暴雨中心往于城区,东兴站24小时降雨量达3417mm,流量达1783ms,城区几
条山沟山洪暴发,致使城区低洼地带内涝严重,仅西宫巷就毁房50间,城区死亡
7人,受灾稻田49万亩,毁陂坝104处,财产损失甚巨。
城区及上游现有洪水预警雨量观测站2处(曹溪中甲和小池),水位雨量观
3
f测站6处(东兴、东山、水塘、龙门、黄岗水库和东肖水库),还有水文径流观
测站1处(龙门)。本流域的降水特点是:雨季长、雨量多、强度大、时空分布
极不均匀。降雨的主要类型有锋面雨、台风雨和热雷雨三种。中心城区多年平均
降雨量为1768mm,径流深1124mm。
目前结合道路、堤防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小型排涝沟、涵洞,但尚无排涝泵站。
规划建设5座排涝站、4座排涝闸,总投资约1000万元。5座排涝站中,拟固定
式2座,为东兴、水塘排涝站;另外移动式3座,分别为中山街、溪南、苏溪移
动式排涝站。4座排涝闸为中街、条围、西安、隔后。中心城区采用5年一遇涝
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排涝工程为IV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等级为4级。
212经济概况
初步核算,2016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上年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2235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6699
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70512亿元,增长1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72354元,比上年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5:527:358调整为
2016年的118、510、372。
22防洪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21洪涝灾害
洪灾:由于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