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能特点:选择透过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种方式:①间接交流方式:激素、神经递质
②直接交流方式: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如精卵细胞的结合
③通道方式: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二、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1、1895年,欧文顿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相似相溶原理: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能彼此相溶,例如同为脂质的物质可以相溶。
2、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3、纯净的细胞膜制备方法:①选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1717
f原因: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易用差速离心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c红细胞数量多,材料易得。②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浓度。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使细胞膜内的物质流出来,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其实就是发生渗透作用吸水)③过程:a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装片。(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等渗溶液b在高倍镜下观察,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c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最后导致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④利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内容物与细胞膜相分离,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思考:用大肠杆菌制备细胞膜可行性?
4、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的尾,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
5、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
上铺展为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推测:细
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磷脂的其他排
列方式
6、1935年,丹尼利和戴维森推测细胞膜除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7、细胞膜的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注意: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还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胆固醇的含量几乎没有。8、与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有关的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三、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1、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假说: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把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解释:暗带是因为电子穿透得较少,明带是因为电子穿透得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