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年级小学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一、试题分析本次数学试题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全册的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二、答卷分析①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②少数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只用口算,不用竖式计算的现象还存在,造成计算出错,“粗心”仍是答题中的一大“顽敌”。③本次试卷有些题目比较灵活,与平时的练习形式有些差异,而学生由于学得不够灵活,不能了解题目的要求,使分数丢掉。另外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部分学生得分率偏底。考试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具体分析失分较多的题目:1、填空第5、8、9题分值较大,学生失分较多。第5题:根据○×□520,直接填出下列各题的结果。(1)(○×4)×(□÷4)(2)(○×2)×(□×2)
f(3)○×(□÷8)
(4)(○÷4)×(□÷2)
这道题综合考察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在变,积如何变化;两个因数同时在变,积如何变化;一个因数在变,另一个因数如何变化才能使积不变。我个人认为这道题出的非常好,试题中反映了符号化思想,但对于中下等的学生来说稍微难了些,主要是因为平常练习中给出的因数都是用具体的数表示的,而这里是用符号代替了具体的数,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但部分学生没有弄懂题意所以失分较多。第8题:一个等腰梯形,它的上底长12厘米,比下底长5厘米,腰长6厘米。这个梯形的周长是厘米。
这道题思路并不难,但必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结果。这是一个倒梯形,不少学生看到上底长12厘米后未加思索就按常理推断认为下底一定比上底长,从而得出下底是17厘米,所以算出这个梯形的周长为41厘米。第9题:两个数的商是120。如果被除数增加160,除数不变,商就增加4。原来的被除数是。这道题不是用基础知识的简单拓展就能解决的,对学生来说出难了,只有极个别学生做出来。2选择题第7题和应用题第3题失分较多。选择题第7题:100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1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