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热敏电阻R,放入各自准备的恒温箱内(虚线所示),通过调节恒温箱内的温度,测量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阻值,小华使用阻值为100Ω的电阻R1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将实验数据记录于表一中,小华对表一中的数据深感疑惑,老师告诉他,他使用的是实验室中的恒流电源(提供恒定电流的电源),小明则利用恒压电源(提供恒定电压的电源)和定值电阻R2等器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于表二中,回到教室,才发现没有记录电源的电压和R2的阻值。表一:
t℃
32
…
…
42
U2V
2
2
UV
14
10
表二:
t℃
32
…
…
42
U1V
9
8
(1)求热敏电阻分别在32℃和42℃时的阻值;(2)在表格中记录的温度围内,求小华设计的电路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3)求小明设计的电路中恒压电源的电压和定值电阻R2的阻值。
试卷第10页,总11页
f试卷第11页,总11页
ff1.C
参考答案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
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探测鱼群的,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A.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1ms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一元硬币直径约为25cm,故C不符合题意;
D.宿迁地区七月日均最高气温为3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A.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验钞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心说”是由托勒密提出的,故B错误;
C.规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C错误;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做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导致的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第1页,总12页
f5.C【详解】A.在使用测电笔时,测电笔的高值电阻和人串联在火线和大地之间,加在两者两端的电压是220V,此时测电笔的高值电阻分担的电压很大,人体分担的r